感觉统合是大脑对身体各感觉器官传来的信息进行处理、整合的过程,对孩子的成长发育至关重要。2岁前是孩子感觉统合能力发展的基础阶段,若出现感统失调,会有一些早期表现。及时识别这些信号,有助于尽早干预,保障孩子健康成长。以下是 2 岁前感统失调的 10 个早期表现。
一、触觉方面
(一)过度敏感
对轻微的触碰、衣物材质变化反应强烈,如不喜欢被抚摸、拥抱,拒绝洗脸、剪指甲;换衣服时哭闹不止,只接受特定材质的衣物,对粗糙、毛绒质地的布料抵触明显。这类孩子往往触觉防御过强,大脑对触觉信息处理异常,将正常触碰放大为 “危险信号” 。
(二)过度迟钝
对疼痛、冷热感知不敏感,摔倒、碰撞后很少哭闹;洗澡时水温过高或过低也无明显反应;吃东西时咀嚼不充分,常囫囵吞咽。这表明孩子触觉信息接收和传递存在障碍,无法准确感知外界刺激。
二、前庭觉方面
(一)平衡能力差
学步期走路容易摔跤、频繁跌倒,难以保持身体平衡;站立时摇晃不定,不能单脚站立片刻;玩滑梯、秋千等活动时,表现出过度恐惧或异常兴奋,难以控制身体姿态。前庭觉负责维持身体平衡和空间定向,失调时会影响孩子的运动协调。
展开剩余59%(二)晕车晕船明显
乘车、乘船时,比同龄孩子更容易出现头晕、呕吐、哭闹等晕车晕船症状,且反应强烈、持续时间长。这是因为前庭觉无法正常处理运动中产生的空间位置变化信息,导致身体不适。
三、本体觉方面
(一)肢体协调性弱
抓握物品不稳,容易掉落;使用餐具时动作笨拙,难以将食物准确送入口中;上下楼梯需要频繁扶扶手,手脚配合不灵活。本体觉影响孩子对身体各部位的控制和协调,失调时会导致肢体动作笨拙。
(二)运动能力发展迟缓
大运动发展明显落后于同龄人,如翻身、坐立、爬行、站立、行走等动作出现时间晚;精细动作差,不能捏起小物品,不会串珠子、搭积木,手部力量和灵活性不足。本体觉失调阻碍孩子运动技能的正常发展。
四、其他方面
(一)语言发展缓慢
说话晚,词汇量少,表达不清晰;理解能力差,对简单指令反应迟钝,如听不懂 “把玩具收起来”;不喜欢与人交流,语言表达缺乏逻辑性,可能是感觉统合失调影响了大脑对语言信息的处理和整合。
(二)注意力不集中
玩玩具时注意力分散,容易被无关事物吸引,很难专注完成一件事;听故事或看绘本时,频繁转移视线,无法安静坐下来聆听或观看,学习和探索能力受到影响。
(三)情绪不稳定
容易莫名哭闹、发脾气,情绪波动大;遇到新环境、陌生人时,表现出过度紧张、焦虑,难以适应变化;对特定事物或场景产生恐惧,如害怕吹风机、吸尘器的声音,情绪调节能力较弱。
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出现上述一个或多个表现,不必过度焦虑,但需引起重视。建议及时咨询专业人士,进行进一步评估和干预,通过科学的感统训练,帮助孩子改善感统失调问题,为后续成长奠定良好基础。
发布于:北京市道正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